【新闻】夺冠!中国科大龙舟队参加了合肥的这场比赛…
10月14日,2023年合肥市大学生龙舟联赛在新站高新区少荃湖举行,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安徽医科大学、安徽中医药大学等16所在肥高校的400余名大学生参加比赛。比赛项目为22人龙舟混合组500m直道竞速赛,比赛设置4航道,按照预赛、复赛、半决赛、决赛的程序进行比赛。第一枪预赛,随着汽笛的响起科大龙舟队一骑绝尘,以2分03秒领先第二名安徽新华学院队6秒的大优势夺得小组第一名,顺利进入半决赛。这种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在半决...
10月14日,2023年合肥市大学生龙舟联赛在新站高新区少荃湖举行,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安徽医科大学、安徽中医药大学等16所在肥高校的400余名大学生参加比赛。比赛项目为22人龙舟混合组500m直道竞速赛,比赛设置4航道,按照预赛、复赛、半决赛、决赛的程序进行比赛。第一枪预赛,随着汽笛的响起科大龙舟队一骑绝尘,以2分03秒领先第二名安徽新华学院队6秒的大优势夺得小组第一名,顺利进入半决赛。这种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在半决...
天问一号、墨子号、悟空号、探月工程……一直以来,中国科大人都在深空探测领域发光发热。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(756)曾说:“未来,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沿着一代代航天人的足迹,不惧孤寂、保持好奇,不断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。”天都论坛--深空探测学术沙龙项目,由深空探测实验室和中国科大深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,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协办,旨在为推进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天都论坛--深空探测学术沙...
9月26日上午,中国科大2023年度“华米创新创业基金”(以下简称“华米基金”)项目评审会在创新创业学院会议室召开,评审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章晓军等华米基金管理委员会专家经过现场讨论和投票表决,最终确定“半导体热处理工艺温度测控装置”等8个项目作为我校2023年度“华米基金”拟立项资助项目。立项公示详见:https://www.ustc.edu.cn/info/1364/19839.htm评审会...
9月23日,在建校65周年之际,我校师生赴安徽省泾县中国科大龙舟运动基地,成功举办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5周年暨第三届师生龙舟交流赛。本次比赛由本科生院体育教学中心、校团委、学生工作部(处)主办;校学生龙舟队、校学生社团管理指委、校学生龙舟协会、校学生天行健健身社、校学生摄影协会承办;教育基金会和保卫与校园管理处协办,并得到泾县人民政府和科大讯飞公司大力支持。比赛前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。校党委常委、...
为庆祝建校65周年,迎接中秋国庆双节,在学校的第一个校风传承月,激发教职工爱校荣校热情,增强凝聚力、向心力和感召力,校工会举办了“我们的节日”系列活动。9月24日,由校工会、档案文博院、党委宣传部、对外基金与联络事务处、保卫与校园管理处主办,生命科学与医学部、基础教育集团、饮食服务集团承办的“我们的节日—走读科大”线下健步走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区大礼堂举行。校党委副书记、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建松,档案文博院...
为深入落实中央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,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强化理想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,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计划推出“瀚海师生行”品牌活动,每期邀请一位嘉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,意在打造一个“师”“生”交流的平台,在轻松的交流中起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。教育基金会树人基金立项支持该活动。9月21日,第五期“瀚海师生行”活动在艺术教学中心401教室顺利举办,本场活动邀请到校长包信和院士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...
9月26日,张肇西和赵理曾夫妇向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捐赠善款,用于支持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赵九章先生雕像建设。赵九章系地球物理系(地空学院主要前身之一)首任系主任、杰出的现代地球物理科学开拓者。雕像建成后计划放置于中国科大地学前沿中心
为深入落实中央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,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强化理想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,党委学生工作部(处)计划推出“瀚海师生行”品牌活动,每期邀请一位嘉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,意在打造一个“师”“生”交流的平台,在轻松的交流中起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。教育基金会树人基金立项支持该活动。9月21日,第四期“瀚海师生行”活动在东区USTC1958咖啡厅顺利举办,本场活动邀请到中国科大5912校友王志珍院士和校长包信...
为弘扬科学精神,秉承人文情怀,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在“墨子基金”品牌下支持了党委教师工作部、人力资源部于2022年6月启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“众言沙龙”活动,通过打造集经验分享、成果展示、思想碰撞于一体的交流平台,不断促进教师、管理、支撑三支队伍的全面建设,通过活动增进交流、凝聚智慧、成长共进。9月20日下午,作为校风传承月教师系列活动之一,第13期“众言沙龙”在东区USTC1958咖啡厅顺利举办。校长包信和院士...
在学校东区郭沫若广场周围,一教前的景观大道上,铺着一些格外特别的铜制地砖。这些地砖来自不同的毕业班级,上刻着各色留言、寄语和难解的符号公式。作为学校人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,无数新晋科大人在奔赴课堂的途中阅读着校友们鼓舞人心的寄语,尝试破解着学长学姐神秘的青春密码。而一块班级地砖的诞生,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、温暖且有趣的故事。关于对母校的一往情深,学霸间的创意竞赛,以及最终方案如何“突破重围”,获...